当前位置:首页 > 原神 > 正文

原神轻风雅游(原神轻风雅游bgm)

文/应志刚

斜阳微醺,

坐于亭台,

享清风,

尝莲子,

该是何等风雅之趣。

昨日家园,

有荷塘隐于深巷,

春来冬去,

季节更迭,

唯有这一池风月,

静观人间世事,

缄默不语。

少年不知愁滋味。

我不会惊讶于清荷盖绿水、

芙蓉披红鲜这般的欢愉,

更不会嗟叹萧疏秋已暮,

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悲凉。

我只欢喜于这盛夏,

原神轻风雅游(原神轻风雅游bgm)  第1张

那一枝枝擎于红花绿叶间青翠的莲蓬。

松木箍起的洗澡盆,

可容孩童躺卧,

或于晨露未收的拂晓,

或于烈阳消褪的黄昏,

呼喝起院落的孩童,

齐齐举起澡盆,

似一群远征的将士,

雀跃着奔赴深巷底处的荷塘。

澡盆仅可载两人,

选瘦弱者入盆,

漂浮于水面,

岸上一众小伙伴,

原神轻风雅游(原神轻风雅游bgm)  第2张

指点着视线所触的莲蓬,

焦急指挥盆里的人,

速速划上前去,

生怕稍稍迟一些,

那莲蓬就会消失一般。

采莲的人划水划得手膀酸痛,

岸上的鼓噪声片刻不停,

干脆躲进莲叶深处,

顺手拿起一枝壮硕的莲蓬,

怡然自得剥起莲子来。

去掉青色的外皮,

细致撕下内里薄薄的衣,

丢入口中,

上下两排牙齿轻轻一合,

一股清香袅绕齿间。

急着在上岸分赃前朵颐一番,

自然顾不得剔去莲芯,

那嫩生生淌出绿来的萌芽,

和在新鲜的莲子里,

竟不觉一丝苦意。

上岸后,

自然少不了一阵骚乱,

所幸事先讲好规矩,

采莲者多得两枝,

不得争抢。

分赃完毕,

各自捧着莲蓬欢喜回家。

祖母在世时,

常将多余的莲子煮熟,

唤了家中孩童,

杜撰着讲了无数个版本的神话,

哄着我们剥莲子。

神话里的莲是个圣洁的少女。

祖母虽不知南朝《西洲曲》里描述的爱情,

却极乐意为莲赋予美好的爱情想象,

“后来,她嫁给了一户好人家”。

虽多次笑话祖母,

故事编的连小孩子都不信,

却埋下了一番痴情,

深信这莲子就是一颗颗玲珑少女心。

洁净的月光,

透过层层檐瓦,

清辉洒满庭院,

一粒粒清润的莲子滚落青花瓷盆,

那般时光,

多少次午夜梦回,

令人不禁惆怅。

剥出的莲子,

就着暑夏的暴日摊晒,

晨晒夜收,

莲子发脆变硬,

用竹签细细剔出莲芯,

与莲子分开收纳。

祖母深信莲芯可降心火,

每于清晨泡茶时,

投入七八粒。

我未曾喝得惯这略带苦味的茶,

却也深信祖母的话不虚,

活了90几岁的祖母,

一辈子心平气和,

似乎从未与人红过脸,

想必是她懂得利用天地馈赠,

养护心气的结果。

莲子却是留给孙辈的,

如这酷暑天,

孩童脾胃差不思饮食,

祖母取出小辈孝敬的银耳,

用水发泡,

与莲子同煮,

至稀烂丢进几粒冰糖,

哄着我们吃下。

在那个零食匮乏的童年,

一碗银耳莲子羹,

实在令院落里的孩子羡慕不已。

几次三番,

摸准了行情,

都在羹香弥散的时候,

小孩子们都会围拢到家里来。

一个个都不说话,

小眼珠子盯着噗噗冒着热气的锅灶。

祖母心知肚明,

却不驱赶,

轻笑着拿出些许小碗,

每人舀上一勺置于纳凉的小桌,

嘱咐“吃了我家的,以后不许欺负我家囡囡”。

有的吃,

当然点头也快,

吃完却是忘了个精光,

白日里依旧厮打得欢快。

当我们这些已过中年的发小聚会一起,

回想起那年时光都会忍俊不住,

直到有一个说:“阿娘走了快7年了吧?”

时光陷入沉寂。

最新文章